自评成果

学院(学部)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自评成果 -> 学院(学部) -> 正文

【本科教育教学巡礼】地理学部:以高质量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

发布日期:2024-05-14 点击次数:

 

以高质量科学研究反哺本科教学

培养红土高原优秀地理人民教师和卓越创新人才

 

地理学部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云南重要讲话、考察我校重要指示精神,锚定云南省“3815”战略发展目标和学校第十三次党代会重要任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着力于培养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云南省“三个定位”的创新型人才及扎根边疆服务地方教育事业的卓越地理教师,本科教育教学工作取得了新进展,用实际行动谱写了学部高质量发展的奋进之歌。

 

 

 

聚焦中心 打造高质量有特色的本科教育

 

针对边疆高师院校地理学专业人才培养同质化严重,专业特色不鲜明,与云南省推进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以及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对地理学类专业人才的迫切需要的供需矛盾突出等问题,地理学部依托国家级地理科学教学示范中心、地理信息空间技术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西部资源环境地理信息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南亚东南亚地缘政治环境监测与风险评估协同创新中心等20余个国家级、省部级教学和科研平台,系统开展了地理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跨专业类别的地理人才培养体系,打破了跨专业地理人才培养的壁垒,形成了“2+1+1”三段式地理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兼顾“四有好老师”师范性和地理“科学家”学术性、融合各专业本质和地理学科特色的地理人才培养方案,系统解决了跨专业类别的地理人才培养体系融通不畅、地理人才培养师范性和学术性难以兼顾、地理人才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能力不足的问题。   

 

 

 

 

专业引领 夯实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学部建立“目标导向-整改问题-改进举措-任务达成”目录清单,明确本科教学改革目标,不断加强顶层设计,全面梳理、完善和修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进一步明确教学规范和质量标准。

紧扣本科教学课程“两性一度”,落实“五育并举”“以本为本”“四个回归”,以教学评估为契机,制定《地理学部本科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实施方案(试行)》,全方位多维度支持教师开展教学科研改革,激发教师教学热情,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地理科学专业、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旅游管理3个专业入选云南省一流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专业入选云南省首批A类专业建设点,空间信息与数字技术专业入选教育部“新工科”专业、云南省首批新兴专业建设点;地理科学专业通过了教育部师范专业认证进校考察并获得省内最好成绩;5个专业在云南省开展的五轮次专业综合评价中均位列第一。   

 

 

 

持续改进 强化课程建设高标要求

 

坚持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标准,贯彻“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理念,全面推进一流课程建设与评估;加强“十四五”规划教材建设,支持编写“四新”教材,推动校企合编产教融合教材,用好“马工程”重点教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改造提升10个本科专业实验室,推进课程资源建设,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联合航天宏图、云南省基础地理信息中心、云南省农科院等共建实习实践基地,开展产教协同育人,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资源,实现各类优质资源的协同共享。近五年来新增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10门;新增国家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项;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A类出版社出版教材13部,B类出版社出版教材13部。   

 

 

引育并举  构建多元人才发展渠道和生态

 

人才是第一资源。学部始终把人才队伍作为办学核心竞争力和内涵发展关键要素,不断加强顶层谋划,积极为人才提供潜心育人、开展研究和创新的条件,崇尚立德树人成效、崇尚卓越学术成就的文化氛围已经蔚然成风,引导人才潜心教书育人,走上教学一线。近五年来新增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国家级“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人、国家级“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人、省级各类人才40余人,现有专任教师111人(按持有高校教师资格证的教师统计),其中,正高级职称人员31人、副高级职称人员40人,高级职称占教师队伍的60.68%,具有博士学位者71人,占学院专任教师总数的60.68%。

 

 

综合施策 教学改革成效显著

 

学部着重打通科研与教学的师资链,要求所有教授给本科生上课,让更多高水平教师扎根教学一线,强化传、帮、带功能,推动科研反哺教学,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与北京大学城环学院开展实质性合作交流,定期专门举办教师教学能力培训班,充分发挥规划指导、培养培训、研讨交流等功能,切实提高初任教师的胜任力、青年教师的创新力,助推青年教师加速成长,实现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和青年教师个性化发展。近五年新增国家级教改项目4项,省级教改项目16项;新增教育部产学研协同育人项目7项;新增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8项;教师领衔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2等奖2项,云南省优秀教师奖1项;教师在云南省教学技能比赛获奖13项,其中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   

 

 

 

 

对标一流  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

 

 

学部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切实加强学风建设,教育引导学生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积极构建自觉、自省、自律、自查、自纠的大学质量文化,把其作为推动学部不断前行、不断超越的内生动力,将质量意识、质量标准、质量评价、质量管理等落实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内化为师生的共同价值追求和自觉行动。近五年地理学部六个专业录取分数线逐年上涨,录取平均分超一本线30分以上,社会认可度逐年提高;六个专业就业率稳中有升,维持在90%以上,学生高质量就业占比逐年提高,2024年升学率达到了22.48%,部分专业升学率超40%;四级通过率从2020届51.26%提升至81.42%,六级通过率从2020届8.80%提升至32.41%;学生参加国家级、省部级、行业各类竞赛累计获奖80余人次;累计为云南省培养了55%的特级地理教师和71%的正高级地理教师,是名副其实的云南省中学地理教师“摇篮”;本科生在IEEE TGARS、Water Resources Research、Water Research、《地理学报》《环境科学》等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为云南省输送了大量的地理创新人才。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目前,地理学部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将不断强化办学特色和优势,在卓越育人目标引领下,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咬定“一流专业”和“一流学科”建设目标不放松,不断深化改革,为加快建设西部领先、辐射南亚东南亚的高水平师范大学贡献云师地理人的智慧和力量。

 

 

  

素材来源 | 地理学部         

图文排版 | 夏嫣然           

责任编辑 | 杨丛森 李璐      

终审 | 余冰释 伏云辉

  

 

 

Baidu
sogou